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中国队」,为什么总是输?| 英超风云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内德羽则说 Author 内德 羽则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上期说到,英国媒体是一群薛定谔的存在。对于英格兰队来说尤其如此,在英媒的上下两片嘴唇碰到一起之前,你根本无法断定他们下句话会将英格兰形容成无敌舰队还是鱼腩部队。
或许英国媒体早就认定了一个事实:文章只是噱头,反正无论咋写,英格兰队在大赛的最终结果,往往都是铩羽而归。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超又是全世界最赚钱的联赛,而英格兰队却总是难以达到人们的预期值呢?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英格兰队的前世今生,看看三狮军团多年来的掉链子基因,是如何形成的。


文 / 内德、羽则


(注:本文首发于2016年9月,原作者所引用资料均为2016年乃至更早的统计数据。为最大程度保留原文风貌,编者仅根据最新资料对原文做出了部分的修改和补充。敬请理解。



01

曾经也是不败之师


如果你是本系列的忠实读者,一定知道现代足球诞生于1863年,以英足总的成立为标志。不知道的嘛,请自行面壁......


英足总成立之后,英格兰足球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他们制定了比赛规则,开启了足总杯,创办了联赛。如今我们享受的这些个足球盛宴,最初菜谱都来自于英格兰。


很快的,足球运动在整个英国流行起来,单纯俱乐部之间的较量已经不能满足英格兰人民和苏格兰人民日益增长的撕逼需求。于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相继组建了国家队,并于1872年11月30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汉密尔顿新月球场,举办了地球上第一场国际足球赛事。


那场比赛,英格兰0比0和苏格兰握手言和;4个月后,两队在伦敦肯灵顿椭圆球场再次交手,英格兰4比2击败苏格兰,自此开始了一段辉煌的不败历史。


不过,英格兰最初参加的都是些内战。因为卡尔-本茨先生1885年才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那时候想出国参个赛只能靠马或者马拉松。所以,英伦三岛决定就近先嗨起来。



1882年12月6日,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四家足总在曼彻斯特举行会议,这次会议有三项议题:


A.成立国际足球联合会理事会。

B.统一四家的比赛规则。

C.创办足球史上第一项国际杯赛——英国本土四角锦标赛。


这项赛事每年举办一届,之后一直举办了100年(1922年爱尔兰队独立,其参赛资格被北爱尔兰队所代替)。截止到今天,英格兰取得的55个国际杯赛冠军中,有54个桂冠都是来自这个本土四角锦标赛。


不过,最初英格兰在世界足坛的统治力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他们1908年第一次出国比赛,面对奥地利队,两场比赛净胜对手15球;第二次出国比赛,他们又以7比0和4比0的比分击败了匈牙利和波希米亚。从1906年加入国际足联大家庭一直到1929年,英格兰从来没有输掉过任何一场国际比赛,叫他们一声「梦之队」也并不为过。


然而,当时如日中天的西方不败,却在1920年决定自宫。


因为和国际足联在要不要给业余球员发工资的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英伦三岛四家足协从1920年至1924年、1928年至1946年两次退出国际足联,期间没有参加国际足联组织的任何活动。


就这样,英格兰接连错过了1930年、1934年和1938年的头三届世界杯,就此走上了一条「圈地自萌」之路。


没错,英格兰足球第一次与世隔绝,是自己主动的。



02

金身告破的西方不败


虽然告别世界大赛如此之久,但那段时间的英格兰队却一直认为自己仍然站在世界之巅。


比如,他们在1934年的一次友谊赛中战胜了当年的世界杯冠军意大利,于是,英国报纸将英格兰队称为「非官方的世界冠军」。「老子就是不参加而已,一参加你们必被团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自信,一直延续到英格兰重回国际足联大家庭。


1950年,英格兰首次参加世界杯,在小组赛第二场中,他们遇到了美国队。面对着大部分人只在周末业余时间踢踢球的美国队,英格兰自信地把后来拿到金球奖的马修斯放上了替补席。


赛前,美国队获胜的赔率为1赔500。而在比赛中,美国队依靠乔-盖特金斯的进球1比0战胜了英格兰。当《独立报》的前方记者将这条战报发回英格兰时,他们家主编还以为是记者懵逼了或者故意开玩笑写错了,于是大笔一挥做了修改......第二天,英格兰10比1大胜美国的消息登上了报纸头条,全世界都呵呵了。


最终,英格兰队在那届世界杯小组赛中以1胜2负的战绩名列小组第二未能出线。


消息传回英格兰,举国震惊,说好的踏平夺冠呢……


延伸读:「无良」的英国小报们 | 英超风云㉗


就算受到了来自世界杯的打击,英国人的这份骄傲还没有结束。


1953年,英格兰主场3-6输给了匈牙利,英媒将其称为终结了「九十年本土不败」。但是实际上,这个九十年的开端是1863年的英足总诞生,并不是1873年的首个主场比赛。而且英格兰在1949年已经在古迪逊输给过独立了20多年的爱尔兰,但是英国人还是主动无视了这场英伦三岛的「内战」。


当然,英格兰人并不是凭空就能夜郎自大。那个「九十年本土不败」虽然夸张,但是「76年主场不败」也确实存在。更重要的是,自现代足球诞生直到英格兰首次参加世界杯,他们真的一直都是世界足球的中心。这种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足球水平上,更体现在英格兰那一大堆的战术、技术、知识的输出上。


在那个年代,英国有一大批教练出国执教。大英帝国的足球版图与他们的疆域一起在全世界形成日不落之势。



比如吉米-霍根。他从1910年起先后在奥地利、匈牙利、瑞士和德国执教,一手打造了奥地利的足球体系,被视为现代足球在欧洲大陆推广的先驱。


比如杰克-雷诺兹。他在1915年到1947年之间先后三次执教阿贾克斯,统治时间长达24年。在此过程中,雷诺兹提出了全攻全守的初步构想,并给阿贾克斯制定了从梯队到一队打法高度一致的理念,帮助球队夺得了8次联赛冠军和1次荷兰杯冠军。


又比如维克-白金汉。他在荷兰联赛的执教理念是以控球为主,要球员们不断提高和磨练自己的技术,少开大脚并将皮球坚持控制在自己脚下,听起来是不是很像tiki-taka的原型?哦对了,就是他,发现并培养了克鲁伊夫。


直到今天,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主教练有时仍被人称呼为「Mister」,这个英语词汇,就是当年英国籍的海外教练留下的遗产之一。


和这些教练一起走向海外的,还有英国那些先进的战术理念。



03

从金字塔到WM再到442


是的,你没听错,现在以战术僵化著称的英伦三岛,曾经出过许多引领世界潮流的阵型。他们的阵型演化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口号,是「反正就是干」。


虽说《剑桥规则》已经失传,但根据1850-1860年英国大学残留的历史资料,现代足球的初期,很可能有个奇葩的越位规定:「在本方进攻时,除非有三名或者更多的对方球员在持球人面前,否则不能向前传球。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规则,各支球队都会尽可能的减少后卫,所以球场上的常见阵型是0-1-9和2-2-6这样的进击的巨人。


后来,联赛创始,开始算积分了,这些野球阵型在防守端的漏洞就显现出来。于是,史称「金字塔」的2-3-5阵型很快就成为英格兰联赛的主流,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中卫盯人,两个中场后撤盯防边锋,中路一个组织核心,前场一群王大锤。


第二阶段的口号,是「攻守平衡」。


1925年6月13日,在法国巴黎,国际足球联合会理事会作出了重大的规则修改:传球时球与底线之间必须有三名防守方球员改成了两名,除了还没引入「平行站位」之外,已经非常接近于现行的越位规则了。


消除了这个大bug之后,英格兰人民开启了大幅度的阵型改革,3-3-4、3-5-2等阵型先后创设。其中最先进的,是阿森纳的查普曼大帝首创的「WM」阵型。


这个阵型说白了就是个3-2-2-3,不过它拥有双后腰和双影锋,所以体现出了两项如今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战术思想:一是双后腰协防的攻守平衡,二是双影锋插上的进攻层次。


在那个年代,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创新,很快就风靡全球。



然而,这阵型流行了20多年之后,大家发现由于「W」那五个人都是不参与防守的,所以反击中容易被打穿。上世纪50年代,崛起的巴西队发明了4-2-4和4-3-3,四后卫的配置让许多球队都尝到了后防稳定的甜头,于是英格兰连成绩带战术都开始走下神坛。


从那时起,英格兰人民也逐渐习惯了他们的国家队出征前以冠军为目标、出征后以四强为目标、然后小组赛就打道回府的日子。


直到,他们的战术板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口号,是「永远的4-4-2」。


事实上,4-4-2并不是英格兰首创,而且他们的国家队也比较喜欢用当时流行的4-3-3。


不过,1966年世界杯的时候,带领英格兰队本土作战的阿尔夫-拉姆塞教练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想用4-3-3,但手里却没有好边锋。


无奈之下,他将边锋后撤,用跑动和覆盖面的增加去控制中场,用中场每个点的压迫式打法去弥补没有边路尖刀的不足。那时候的英格兰有博比-查尔顿这个中场组织者,4-4-2的阵型又完美匹配了当时的两位中锋,最终还捧起了世界杯冠军……



1966年,英格兰在温布利球场击败德国获得世界杯冠军。后防中坚鲍比摩尔在赛后亲吻雷米特杯。


那还等什么,大家都耍起来吧。


于是,自打英格兰队从女王手里接过雷米特金杯,英格兰联赛的首发阵容都开始Cosplay英格兰国家队:平行站位的双中锋、平行站位的四中场、平行站位的四后卫,完美的强迫症阵型。


1984-1985赛季足总杯决赛埃弗顿vs沃特福德首发阵容


就这样,英格兰的主流阵型是4-4-2,足球杂志也叫《442》。有442在手,教练就无需去发愁10号位的创造性,而只需要预备一帮传中手再加上俩高中锋,「Kick and Rush」,剩下的人都去抢球就可以了……如此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万能阵型,我们得传给子孙世世代代发扬光大啊!


于是,教科书也来了。



04

休斯的POMO教程


教科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是种自上而下的、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工具,一旦教科书发生偏差,那就将戕害整个国家。


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英足总就出现了这么一位后来被称为「往英国足球的井里投了毒」的技术总监:查尔斯-休斯。


这位仁兄。把足球视为一种球场上的武器,为了探求迅速刷到满级的捷径,他决定求助于军事专家……这特么什么逻辑。


然而,英足总高层领导人与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于,普通人妄想开创一个新世界会被视为中二病患者,而高层这么想,却可能变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为了佐证自己的理论,休斯在60年代和多位英国的导弹专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俩结论:


A.能直接打击目标的进攻是最有效的,越简单越好,如果传球超过三次,那进攻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B.根据上一条,巴西是未来最没有机会夺取世界杯的球队。


真-军事专家。


到了70年代,休斯决定将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对比赛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导弹专家的结论,他提出了「Positions of Maximum Opportunity」即「最大位置机会」理论,简称「POMO」。


这项理论主张将每次进攻,都简化为三步走:


1. 后卫得球之后立刻开大脚到两个角球区附近;

2. 接到球的队员传中;

3. 中锋接应射门。


总之,四个大字:长传冲吊。



1981年,休斯「POMO」理论汇编成《胜利方程式》一书出版发行,而且还强制性地在英格兰各俱乐部和青训营推行这套「能将英格兰足球永远领先世界」的理论。


于是,大量的跑不死和工兵型中场诞生,技术、灵性、战术变化都消失殆尽。反正后卫和中场都无须控球和技战术,他们只需要负责拼抢和身体冲撞,在进攻中的唯一贡献,就是尽可能的骗到角球和任意球。


而且,这种战术影响的远不止这一批球员。对于当时的英格兰教练来说,「POMO」简单易学,用户界面极为友好,只要能在青训营里挖掘到会传中的边路和会顶头球的中锋,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于是,一大群手中只有一张战术板的教练和一大波身体发育领先于头脑的肌肉棒子,也在青训营中脱颖而出…...



在休斯在位的近30年中,英格兰在国际大赛的淘汰赛中经常难求一胜,甚至动不动无法晋级大赛的决赛圈。英格兰足球唯一的变革希望就在几家顶级俱乐部身上,比如利物浦和诺丁汉森林,因为香克利和佩斯利他们压根就对「POMO」理论不屑一顾。


然而,这点儿希望的小火苗也被足球流氓掐灭。1985年海瑟尔惨案之后,英格兰俱乐部全体退出欧战。


与外界交流被切断,高水平外援流失,国门咔嚓一下被关闭,英格兰的战术体系彻底进入了近亲繁殖。


延伸阅读:足球流氓的血雨腥风 | 英超风云⑯



05

成也泰勒,败也泰勒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POMO」理论一棍子打死,毕竟也有用它取得成功的教练,比如格雷厄姆-泰勒



他的成功秘诀有两项:一是长传冲吊,二是全场无休止的压迫,可谓「POMO」理论的集大成者。


这两招,让他在带低级别球队和技术糙哥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1972年到1990年他先后执教了林肯城、沃特福德和阿斯顿维拉,带着球队多次成功保级或者冲甲成功,还曾带领沃特福德和阿斯顿维拉两次获得联赛亚军。


经历听起来是不是像如今的保级专业户阿勒代斯?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泰勒在1990年也成为了英格兰队的主帅。


他执教英格兰的四年,正是英格兰足球重归世界舞台的四年,本应该成为死气沉沉的英格兰足坛对接大陆化打法的黄金机会。但在他的带领下,从俱乐部到国家队,从青训营到成年队,各条战线都把「POMO」理论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后来,泰勒因为1994年世界杯预选赛阴沟翻船而下课,泰勒后来后悔的承认:「休斯对我形成了许多消极影响,他的那套理论完全是建立在统计和比例上,却忽视了足球的实际情况。


但是,当你的国家已经全民皆长传冲吊时,再想改就难于上青天了。


穆里尼奥曾经说过:「我给博比-罗布森爵士当助手时,他的训练总是以体能训练开始,然后就是射门练习,最后以5对5对抗结束。这种训练模式的后果是,球员根本不练习战术,他们也不可能理解战术。什么跑位或者战术调整,从来都不是训练内容。」


而前英格兰U21队主教练普拉特也承认:「我们英国人从不考虑战术。查尔斯-休斯当了几十年足总技术总监,他的洗脑工程就是让大家都只打442的长传冲吊。直到过去15年,才有球队尝试一些新战术,例如433。但在球员基本技术平平的情况下,442是最容易操作的战术。」


一帮糙哥配上最简单的战术,这就是英格兰足球面临的困境,远非短期内换帅或者换阵型就可以解决。


维纳布尔斯带英格兰队参加1996年欧洲杯时,使用了4-3-2-1「圣诞树」阵型,被视为英格兰足坛的一股清流。拥有加斯科因的他们一路闯入了半决赛,然后点球惜败于最后的冠军德国,创下了这些年英格兰世界大赛的最佳战绩。


1996年欧洲杯上风光无限的加斯科因


但大部分时间,英格兰还是无法摆脱战术僵化和技术粗糙的瓶颈,一些带着先进理念而来的主帅,也被吞没在无人可用的泥石流里。



06

英格兰队的未来,在哪里?


进入21世纪以后,英足总破天荒启用了埃里克森和卡佩罗两名外籍主帅,就是想用「外来会念经的和尚」来改变英格兰队的现状,但两个人都失败了。


对此,埃里克森曾经说过:「在英格兰的足球环境里创新太难,先要有详细计划,还要有充足机会去说服球员接受新东西,这就是我在英格兰队很少变革的原因。」


卡佩罗也尝试过4-2-3-1和4-3-3等多个阵型,但英格兰球员类型过于单一化无法适应新的战术变化。球队一输球,主帅的战术选择,就会立刻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


而且,由于英足总在和英格兰联赛委员会的争权过程中,意外变异出了个不受控制的英超,使得俱乐部压根不在意国家队的利益。所以,英超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养就了一个原则:能养就养,不能养就买。


延伸阅读:一场人间惨案引发的革命 | 英超风云⑤


所以,英格兰能够培养好的中锋、边锋、工兵型中场,但回想近三十年有技术有灵性的中场核心也就只有加斯科因、斯科尔斯和乔-科尔,如今一到中场核心这关键一环还得靠外援。大脑全是人家的,英格兰球员干的都是蓝领的活儿,究竟谁带着球队崛起?


总之,这就是英格兰队的历史。一个「创始人很牛逼——到处传道授业解惑——不去踢世界杯主动自我封闭——曾经的小徒弟都已长大被反虐——一个被迫的442捧起了世界杯——POMO毒奶学+与世隔绝——最终走上了一条短期内难以回头的道路」的负能量故事。


虽然走了这些岔路也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撒切尔夫人的体育削减方案让踢球的孩子和训练时间大大减少;比如英超的赛程过于密集,导致英格兰队到了大赛总是一副纵欲过度的体能;比如户口本政策使英格兰球员的身价虚高,很难得到对外交流的机会;又比如英格兰球员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学霸率直接制约了球商……


但在这其中,对于简单粗暴足球的过分追求,才是英格兰队多年低迷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技术精细化、青训培养、战术思维和教练体系,在一支国家队的成功道路上缺一不可。


哦对了,英足总的高层和欧洲大陆国家有个很大的区别。他们的官员大部分都是非足球行当出身,制定的总体规划总显得不那么专业,这一切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话不多说,请引以为戒。



11月15日,英格兰在欧预赛中以7:0的大比分战胜了黑山。近年来在少帅索斯盖特的带领下,英格兰队焕发出了新气象。


好了,本期的《英超风云》就和大家聊到这儿。


敬请关注第二十九话:英格兰足坛那些神奇的队徽和外号

(编辑/制图:殷豪男)

关于内德:懂球帝专栏作者。8岁看球,15岁写球,18岁励志成为足球记者。虽然最终走向了法律工作,但一直以来不忘初心,坚持“吐槽向”评球,希望成为一个游走于文艺和疯癫之间的普通青年。


关于羽则:懂球帝专栏作者。大学读的经济类专业,毕业后成为了国企员工。辞职自学考过了CPA(注册会计师),然后用来写足球。游历过欧洲大部分主流联赛国家,擅长将自己杂七杂八的知识与体验融合起来,向大家介绍足球世界的整体架构和方方面面。


在二位作者的官方授权下,生态圈已在微信公众号正式开始《英超风云》的系列转载。如果每周的专栏无法满足您的阅读需求,您也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内德和羽则的个人公众号,或者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至全书的购买链接,观看本书的其他章节。


更多关于内德和羽则的文章,

请扫码关注他们的公众账号:内德羽则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书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